治學之難,不獨在於論證過程之難,於初入語言學大門者而言,尋覓研究問題,擬定研究題目,或難於上青天。有見及此,此網頁特搜前人研究題目,旨在提供引子,協助有志於研究粵語者覓得題目,開通思路,乃至尋得新的切入點。嘗聞前輩言,一流研究,是利用新方法研究新材料;二流研究,是利用新方法研究舊材料,或以舊方法研究新材料;三流研究,乃利用舊方法研究舊材料。對初學者而言,能做到二流研究已經很不錯;不過,無論做哪一流的研究,請
謹記要做好引述他人觀點、著作之功夫,切忌鈔襲他人之成果。
來源:摘要集
十九世紀粵語和閩南方言的語序特點 |
|
鄭紹基、胡鎧雯 |
早期粵語的兩個句末助詞「咯」(lók)與「呵」(ó) |
《詩經》重言疊字與粵語生動式完全重疊 |
|
粵語「V親」構式初探 |
|
Some New Observatiosn of Non-final Sentence Particles |
|
粵語反覆問句的否定詞 |
|
Tonal Targets in Cantonese Songs |
|
聲調大鏈移:廣東方言聲調研究對粵語的啟示 |
|
粵、平一家?──「漢語方言通音」的啟示 |
|
Abraham CHAN 陳以信 |
Mid-nineteenth-century Cantonese Pronunciation as Reflected in S. W. William's Works |
淺析粵語〔形量〕謂語的語義句法特點 |
|
從區域 - 類型屬性看粵語「形 + 名 / 量」組合的來源 |
|
從歷史和現況看香港粵語的焦慮 |
來源:論文提要集
Lisa Lai-Shen CHENG 鄭禮珊 |
|
Lydia LEUNG |
Prosodic Correlates of Focus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in Hong Kong Cantonese |
黃誠傑 |
粵語詞尾「定」的語法特點 |
Colum Chak-Lam YIP |
On CL-CL Quantifier Phrases in
Mandarin and Cantonese |
陳冠健 |
粵語後置重複句語法研究──兼論邊緣結構的功能及粵語語法的特點 |
陳健榮、李兆麟 |
粵語「數–量–名」結構的正式與非正式語體:初探名詞短語的語體語法 |
陳凱彤、藺蓀 |
內地傳入之縮略語:香港學生對其在港廣泛使用之態度 |
陳衛強 |
廣東從化粵語的「VP-磨」式問句 |
陳伊凡 |
粵語和普通話中的「先」的句法特點對比淺析 |
陳穎琪 |
粵語句末助詞中的「添」 |
有冇搞錯──粤、普「有」結構對比初探 |
|
飯田真紀 |
粵語句末助詞 gE2 的語義和語義變化 |
馮勝利 |
有關「語調–(句末)語氣詞假說」中的幾個問題 |
粵語方言後置副詞「添」的來源與形成 |
|
侯興泉、楊鋒 |
多模態粵語語音數據庫建設探論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報章副刊中之粵語成分 |
|
黃韻瑜、何丹鵬、萬波 |
香港粵語 [ɪ]、[ʊ] 元音音值的實驗分析 |
黃卓琳 |
粵語複合助詞的研究︰以「得㗎」為例 |
吉穎絲 |
「狀態 / 程度副詞」的短語結構──及其與體標記互涉在吳粵方言體系中的比較 |
蔣旻正 |
粵語「唔好」反問句初探 |
金美 |
粵語和韓國語數量結構語法特徵比較 |
金夢瑤 |
香港大學生廣州話普通話聲母韻母混淆情況研究 |
李煥哲、曹慶松、宋秀豹、吳南開、侯興泉 |
基於EGG的粵語母語者病理嗓音與正常嗓音比較研究 |
李寧 |
東莞常平話韻母的音系特點 |
李行德、李嘉欣 |
從使用頻率和句子接受程度來看香港粵語的句法演變 |
黎奕葆 |
粵語的多功能語素「等」 |
梁嘉瑩、劉新中、熊子瑜 |
粵方言肇慶端州話的聲調實驗研究 |
梁源 |
再探討廣州話聲母n-/1-不分 |
梁贇 |
信宜話指示範疇表意分佈 |
梁仲森 |
粵語擬聲詞研究 |
林華勇 |
廉江粵語句末的言域語助詞 |
林茵茵 |
從語義場的角度看廣州方言詞匯的傳承與變異──動詞的考察 |
香港粵語前置副詞及句末成份「同句共現統計」資料集 |
|
香港新界大埔汀角話概述 |
|
馬毛朋 |
香港粵語法定語文地位分析 |
孟小然 |
北京話兒化現象與香港粵語變調現象的語言功能對比研究 |
片岡新 |
粵語進行體後綴「緊」和複雜句式:以早期粵語為例 |
祁美瑩 |
香港粵語入聲字長短元音讀音情況的調查研究 |
從《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探討粵語多元研究 |
|
沈瑞清、焦磊 |
閩粵方言複元音中的長短區別 |
矢放昭文 |
動詞「甩 /lat1」在粵語歷史上的淵源 |
譚潔瑩、劉新中 |
台山話形態變調的實驗語音學研究 |
湯翠蘭 |
文化類型與語言類型的交互關係研究──以港澳地區為例 |
萬波 |
從「鷹益甕屋」音節元音的實際音值看粵語高元音裂化的音系分佈和粵語元音的音系格局 |
蕭敬偉 |
粵讀審音問題探析 |
蕭欣浩 |
舒巷城短篇小說(1950-1959)中的粵方言詞彙 |
徐毅發 |
類型學視角下的粵方言形狀量詞系統特點 |
嚴至誠 |
「銅鑼灣同鰂魚涌中間有──三個站」──香港粵語語流中音節停頓延長的語音學分析 |
楊奔 |
勾漏粵語與壯語被動句的比較研究 |
姚琼姿 |
東莞莞城話的小稱調 |
粵方言和閩南方言的差比式「X + A + 過 + Y」 |
|
葉家煇 |
粵語量詞「陣」的語法特點 |
詹伯慧、肖自輝 |
雜議粵方言與嶺南文化 |
張凌 |
粵語句末語氣詞的兩個上升聲調 |
張欽良、謝明燊 |
普通話和粵語語氣詞句法位置辨識 |
趙梓汛 |
晚清粵語中八個特有的句末語氣詞 |
粵語量詞歷時演變的一些觀察──比較 19 世紀與 21 世紀 的廣東話聖經及相關材料 |
|
粵語離合詞辨識小議 |
|
十九世紀廣東知識分子的語言生活 |
|
Chi-Leung CHAN |
Rasch Analysis of Elementar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Discriminating
Cantonese Lexical Tones in Perception |
Charles C. CHEN, Jr.
and Ching-Pong AU 區靖邦 |
Use of Verbal Particle faan55 in
Persuasive Context |
Siu-Pong CHENG 鄭兆邦 |
Hovering between Syntax and Lexicons: A Glimpse into
Disyllabic Final Elements |
Winnie CHOR 左靄雲 and
Foong-Ha
YAP 葉鳳霞 |
Ho2 as a Talk Coordinator in Cantonese Conversations ─ A
Discourse-Pragmatic Perspective |
Orlandi GIORGIO |
Diachronic and Gramma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Modern
Cantonese and Classical Chinese |
Yurie
HARA 原由理枝 |
Cantonese Disjunctions and Unconditionals:
A Rating Study |
Yurie HARA 原由理枝 and Eric McCREADY |
Sentence-Final Wo3 and Lo1: A
Default-Logic Analysis of the (Un)expectedness |
František KRATOCHVÍL |
Contact-induced VOT Changes in Zhongshan Min |
Joaquim Io-Kei KUONG 鄺耀基 |
Proximal and Distal Demonstratives in Hong Kong and
Macau Cantonese |
Yin-Yee LAI 黎燕儀 |
The Tempor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ost-Verbal Dak in Cantonese |
Charles LAM |
(Inherently) Count Nouns in Cantonese and the
Implications |
Cherry Chit-Yu LAM |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egation and Aspects in
Grammaticalisation: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arieties |
Cindy Wan-Yee LAU 劉韻怡 |
Associating to the Left: The Case in English,
Mandarin and Cantonese |
Elaine LAU and Stephen MATTHEWS 馬詩帆 |
A Patient-Subject Construction in Cantonese |
Margaret LEE, Katherine HSIAO and Jonah LIN |
Gamzai as a
Prospective Aspect Head in Cantonese |
Patrick Chi-Wai LEE |
Derivation of Anaphoric Object Drop in Cantonese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English |
Peppina Po-Lun LEE 李寶倫 |
Reduplicative Classifier in Cantonese ─ A Domain Restrictor or a Distributive
Quantifier? |
Theodora Man-Ki LEE |
Cantonese Neg-wh-Quantifiers
(Neg-whQ): A Syntactic Account in Comparative
Grammar |
Tsz-Ming LEE |
A Study on Periphery of Japanese and Cantonese:
Sentence-Final Particles, Right Dislocation and Sentence-Initial Connectives |
Wai-Sum LEE 李蕙心 |
Vowe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s Speech |
Yi LIU and Jinghong NING |
The Variation of Medial u in Hong Kong Cantonese |
Peggy Pik-Ki MOK 莫碧琪, Guo LI and Robert Bo
XU |
Revisiting Cantonese Tone Change (Pinjam) |
Joanna Ut-Seong SIO 蕭月嫦 |
The Cantonese Post-Verbal – can1: A
Resultative Particle and a Negative Polarity Item |
Crono Ming-San TSE 謝明燊 |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eaker’s Knowledge State
and mai6 in Cantonese |
Brian Lap-Ming WAI 衛立明 and
Foong-Ha
YAP 葉鳳霞 |
Use of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 ngo5dei6
and Evasion in Political Debate |
John C. WAKEFIELD 莊域飛 |
Pragmatic Particles and Intonation: A Contrastive
Syntactic Analysis |
Grégoire WINTERSTEIN, Regine LAI
and Zoe LUK |
Two Distinct Cantonese Sentence Particles: Additive
Vs. Mirative Tim1/ 添 |
Anqi ZHANG |
Comparing Cantonese and Mandarin Imperfective
Markers |
二零一五年六月第十七期 |
|
全稱量詞“冚唪唥”在粵方言中的發展變化 |
孫玉卿、陳豔妍 |
基於聲學語音學特徵的廣州話三合元音 |
劉新中 |
粵語云母字今讀[h]的歷史層次 |
鄭海檳 |
廣東會城粵語的完成體助詞“減” |
林華勇、李雅倫 |
深圳大鵬地區居民的語言變遷與語言認同 |
湯志祥、黃彬彬 |
從字彙編撰看粵語正音的取捨 |
張勵妍、張賽洋 |
讀〈從多元思維思考辭書粵音標注及其在教學應用的盲點〉小識 |
單周堯 |
|
|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第十六期 |
|
重視母語(方言)的多元語文教育與兩岸四地語文教育規劃的新猷──從臺灣、到澳門 |
董忠司 |
與談董忠司文 |
鄧景濱 |
澳門中國語文科之教學語言--粵語乎?普通話乎? |
老志鈞 |
與談老志鈞文:中文教學語言問題再探 |
方小燕 |
巧用粵語,改進中文教學 |
王亞芸 |
與談王亞芸文 |
周品晶 |
香港的粵語二語教學情況──對內地來港本科生的粵語教學 |
李兆麟 |
與談李兆麟文:粵語教學的重點 |
潘小洛 |
略論粵方言詩詞吟誦 |
謝偉國 |
與談謝偉國文 |
招祥麒 |
粵語會話中的漢語普通話借詞現象分析--基於廣州電臺粵語談話節目語料庫的研究 |
陳靜雯 |
與談陳靜雯文 |
姚德懷 |
談編纂《澳門特有詞詞典》 |
鄭定歐 |
與談鄭定歐文:地區特有詞語詞典的編纂問題 |
鄧思穎 |
從多元思維思考辭書粵音標注及其在教學應用的盲點 |
湯翠蘭 |
《香港粵語頂硬上》 |
鄭海檳 |
|
|
二零一四年六月第十五期 |
|
略論方言研究為方言應用服務問題 |
詹伯慧 |
廣東從化方言聲調的層次和特點 |
陳衛強 |
粵語的語綴“仔"及漢語小稱標記的去語法化現象 |
李思旭 |
珠三角漁家的行業用語和生活用語概述 |
熊懷苑、周文駿 |
補語全稱量化功能的類型學研究 |
董思聰、呂影華 |
“普粵拼音通”教學方案探索 |
馮國強 |
粵西廉江石城白話音系及同音字彙 |
邵慧君、匡 倩 |
《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麥耘卷》 |
湯翠蘭 |
《粵語(香港話)教程(修訂版)》 |
鄭海檳 |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第十四期(首屆粵語論壇論文專刊之二) |
|
雜議方言詞典編纂中的“與時俱進”──兼評《粵語香港話大詞典》 |
詹伯慧 |
談共同語詞典收錄方源詞的若干問題 |
鄭定歐 |
粵語詞典及粵語詞彙知識庫 |
藺 蓀 |
粵語詞典編纂的問題與思考 |
高 然 |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詞表》的編纂工作 |
張群顯 |
再論香港詞彙:概念、類別、特點、地位及認同度 |
湯志祥 |
論粵語詞彙的深度研究 |
甘於恩 |
“攢”字粵語音義研究 |
單周堯 |
澳門茶樓用語及其對境內外廣府話的影響 |
張卓夫 |
|
|
二零一三年六月第十三期(首屆粵語論壇論文專刊之一) |
|
從《廣東粵方言地圖集》“筷子”圖──試論語詞的時空之變 |
董忠司 |
Discussion on the Changes of Lexicon across Time and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p of "Chopsticks" of the "Linguistics Atlas of Yue Dialect of Guangdong" |
|
由詞彙看語言的“非連續性變化”──以“廣東粵方言地圖”為例 |
李仲民 |
Non-continuous Change in Langauge from the View Point of Lexicon: Taking the Linguistics maps of Yue Dial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 |
|
The Cognitive and Neural Basis
of 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antonese
Verb 明 (Understand) |
LIN Zi-yu 林子予 |
“平”、“靚”、“正”與現代粵語詞彙的變異 |
黃坤堯 |
拓寬視野,探挖語言事實──從“啊”ɐ33是“一”ɐt33的音變形式說起 |
張振興、張慧英 |
Broadening the Horizons, Digging Deep at the Facts of Language: Starting from the Sound Change Pattern when "a" (啊) ɐ33 is "one" (一) ɐt33 |
|
論粵語俗字對巴色會客家方言用字的影響 |
莊初昇 |
東南亞華人社區兄弟漢語方言的互借詞 |
陳曉錦 |
從特殊發音看廣州話借自北方方言的單音節口語詞 |
劉鎮發 |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第十二期 |
|
粵語口語水平考試中的交際性和個人化原則 |
林柏松 |
悉尼粵方言廣府話 |
陳曉錦 |
深圳市本土多方言地理分佈特點研究 |
湯志祥 |
關於《現代漢語詞典》配置方言詞之我見──以香港粵語為例 |
鄭定歐 |
粵語外來詞“拉布、持份者、粉絲”試析 |
伍慧珠 |
廣州話動詞後置成份“添”的變異 |
單韻鳴 |
陽江方言的親屬稱謂 |
張蔚虹 |
從漢字語用學到粵字優化 |
張軒、董月凱 |
談詹伯慧、甘於恩的《廣府方言》[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 |
粵語研究編輯組 |
難忘的深情,永遠的記憶--寫在《漢語語音史探索》[(日)平山久雄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付梓之際 |
詹伯慧 |
粵語區普通話教材:《粵語區適用普通話口語》[高然編著。香港:香港普通話研習社,2010年] |
|
二零一二年六月第十一期 |
|
香港石排灣蜑民來源及其方言特點 |
馮國強 |
粵方言中的“條” |
孫玉卿、林豔豔 |
從香港粵語詞彙的特點出發看現代漢語詞彙的規範化 |
魏鵬展 |
正音與朗誦 |
招祥麒 |
香港粵語梗攝三四等文白異讀與週邊方言的關係 |
尤 盛 |
內地在港大學生學習粵語韻母難點芻議 |
鄒陳惠儀 |
談馮國強《韶關市區粵語語音變異研究》 |
單周堯 |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第十期 |
|
廣東四邑方言的小稱變音:淺探歷史分層 |
譚雨田 |
香港粵語陳述句音高表現 |
韓維新、王萍、石鋒 |
小議十九世紀末澳門話的齒音分合──兼論百年來澳門粵語的音系變化 |
羅言發 |
新書介紹:《詹伯慧書法展》與《田野春秋》 |
鄭海檳 |
二零一一年六月第九期 |
|
“四邑”方言研究的問題與思考 |
周柏勝 |
論廣西粵語(下) |
謝建猷 |
馬蘭話的非連續變調 |
陳雲龍 |
從粵語廣州話與陽江話對應詞看漢語史中k-系與t-系的關係 |
黃高飛 |
粵語區普通話口語教學的易與難 |
高 然 |
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廟頭村(古斗)的發展概況及其粵語特點研究 |
馮國強 |
欲尋覓更多研究題目,請參閱以下網站及論文目錄:
Hashimoto, Oi-kan Yue 余靄芹. 1972. Studies in Yue Dialects 1: Phonology of Cantone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lected Bibliography of Cantonese, pp. 676-93)
張日昇、甘于恩 1993:《粵方言研究書目》。香港:香港語言學會。
鄭定歐 1993:《廣州話研究論著索引》。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詹伯慧 主編 2002:《廣東粵方言概要》。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廣東粵方言研究文獻選錄,第497至561頁)
竹越美奈子 2013:《早期粵語文獻目錄(稿)》
徵引文獻風格指引、範例: